close

甘肅:決美國商標登記費用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在同步小康進程中掉隊

甘肅:決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在同步小康進程中掉隊

日期:2016-09-23 來源:甘肅日報作者:

我省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省內現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44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9.4%,少數民族貧困人口47.58萬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正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大傢要過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工作。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指出,“扶貧開發正處於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已全面進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階段。”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省委副書記、省長林鐸多次到民族地區調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指導部署民族地區脫貧攻堅。

打好脫貧攻堅戰,民族地區是主戰場,民族鄉是最前沿。

目前,在全省36個民族鄉中,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的有25個,占民族鄉的70%。全省相關市州、省委統戰部、省民委及省直相關部門始終把民族鄉脫貧攻堅和扶持民族鄉發展作為扶貧攻堅的重中之重,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加大對民族鄉的資金投入和項目支持,民族鄉發展取得瞭顯著成效。

政策扶持,健全機制,凝聚合力促發展

自然條件嚴酷,基礎設施滯後,各項生產生活指標既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又與相鄰地區存在較大差距……這是長期以來隴南市武都區坪埡、磨壩,宕昌縣新城子,文縣鐵樓等4個藏族鄉的發展狀況。

面對繁重的藏鄉扶貧任務,隴南市堅持領導包抓,各方聯動,健全瞭幫扶機制。市四大班子“一把手”每人包抓一個民族鄉,主要領導帶頭啃“硬骨頭”。武都、宕昌、文縣分別確定縣(區)常委每人包抓一個藏族村,其他各縣黨政領導把雙聯點和示范點確定到民族村。(轉2版)

(接1版)同時,確定四個藏族鄉的42個民族村,分別由1名市、縣(區)主要領導牽頭,1個市直單位和1個有實力的企業聯村聯戶。群眾不脫貧,雙聯不脫鉤。

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會議以來,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把民族鄉扶貧攻堅作為當地脫貧的重點。平涼市成立市委、市政府領導牽頭的幫扶督導組,深入民族鄉督導美國商標申請落實幫扶工作,每個常委聯系一個少數民族聚居貧困鄉指導脫貧工作;張掖等市、州制定特殊傾斜政策,加大對民族鄉資金扶持力度,促進民族鄉發展。

狠抓配套措施,著力解決“怎麼扶”

“兩個共同”示范建設伊始,酒泉市就率先將民族鄉納入示范建設,每年確定2個民族鄉為市級“兩個共同”示范鄉,每年從市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中撥付資金支持民族鄉發展。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項目幫扶、“兩個共同”示范建設、雙聯行動、精準扶貧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調動、整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民族鄉實施瞭一批全局性、戰略性、帶動性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以項目落實政策,以政策推動項目,有力地拉動瞭民族鄉經濟較快發展。先後出臺《關於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民族教育發展的意見》《關於推進瓜州縣廣至藏族鄉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民族鄉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在民族鄉優先實施普惠性政策,針對特殊困難,出臺特殊政策,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平涼市制定瞭加快民族鄉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意見;隴南市制定瞭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張掖市出臺對口支援民族縣鄉工作等政策措施;慶陽市制定實施“1+9”民族鄉和少數民族聚居村發展規劃。在安排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社會事業等項目時,對民族鄉重點傾斜、優先考慮,采取項目捆綁安排、資金整合使用的辦法,集中力量為民族鄉辦實事、解難題。

強化資金幫扶,著力解決“怎麼幫”

從2014年開始,省級民族鄉發展資金提高到100萬元,民族鄉“兩個共同”建設資金每年安排50萬元,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資金也相應向民族鄉傾斜。

平涼市每年安排少數民族發展資金480萬元;慶陽市每年安排1000萬元,縣(區)財政按照1∶0.5的比例進行配套;酒泉市財政專門設立瞭500萬元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縣級財政按1∶1比例配套。

各地最大限度地整合“1+17”脫貧攻堅方案、雙聯行動、對口幫扶以及各項扶貧措施,加大對民族鄉基礎設施、特色產業、公共服務等民生項目的支持。

酒泉市肅州區黃泥堡鄉“十二五”期間,爭取項目資金2900餘萬元,實現瞭村容村貌整治全覆蓋。

瓜州縣在廣至、沙河等2個移民民族鄉建成小型光伏地面電站2個,先後投資2.61億元實施瞭渠道襯砌、油路鋪築、安全飲水等各類建設項目128項。

玉門市小金灣東鄉族鄉建成20個整組推進百戶以上的新農村示范點,村組油路鋪築率達到90%以上。獨山子東鄉族鄉73%的群眾住上瞭安居房……

平涼市充分發揮民委委員制度優勢,統籌協調29個市直部門,在項目、資金上向民族鄉傾斜。“十二五”期間,在民族鄉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公共服務、環境整治等各類項目522個,完成投資20.91億元。

張掖市每年抽調28名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和醫生重點對口支援民族鄉中學和衛生院,市直單位分別對口支援肅南縣和甘州區平山湖蒙古族鄉的16個行政村,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000多萬元。

大力實施易地搬遷促進民族鄉發展

當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遍全國貧困地區的時候,中央和省委也陸續就如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量身制定瞭一系列利好政策,其中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在改善落後地區群眾生產生活和實現脫貧致富方面有很多先例,效果非常好。各地按照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原則,因地制宜安置搬遷群眾。

平涼市崆峒區將民族鄉“3、5一莊”“4、5一寨”分散居住的貧困戶通過采取行政村就近安置、新建移民新村集中安置、插花分散安置等集中易地搬遷的辦法,建成集中安置點37個、安置1956戶、搬遷貧困群眾9284人。

隴南市計劃投資5億元,對生存條件脆弱、脫貧難度最大的坪埡藏族鄉的9個村、1092戶、5207名少數民族群眾易地搬遷至白龍江畔,預計三年內全面完成。不僅從根本上解決脫貧問題,而且為小康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酒泉市加大對移民民族鄉的幫扶力度,將移民民族鄉作為全市扶貧攻堅的主陣地,連續13年在民族鄉召開幫扶現場會,現場解決民族鄉發展的困難,累計幫扶項目資金2.3億元,極大地改善瞭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立足特色美國商標註冊推薦,對癥下藥,增強自我造血功能

雖然地處大山深處,但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藏族鄉憑借地處馬蹄寺、金塔寺景區的優勢,在全市率先走上瞭“互聯網+扶貧”的路子。在大都麻村和鄉政府集鎮建成運營“藏鄉電商第一村”線下體驗館和馬蹄藏鄉電商服務中心特色館2傢淘寶店,主推野生山貨、生態畜禽、雜糧副食、藏鄉刺繡4大類25種特色產品,深受好評。大都麻村被省商務廳、省扶貧辦評為“全省電商扶貧試點村”。2015年,該村貧困戶通過電商平臺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當地藏族小夥樊萬義說:“互聯網電商非常好,解決瞭以前渠道不暢產品滯銷的情況,我們傢的牛羊肉已經賣到北京、天津、上海這些大城市瞭,這樣就有希望奔小康瞭!”

平涼市在9個民族鄉建成千頭肉牛養殖小區37個、百頭肉牛養殖小區39個;引導和培育白廟、大秦等回族鄉少數民族群眾組成“饅頭軍”,在蘭州、西安、銀川等地開設饅頭店達3000多傢,帶動就業7800多人,產生瞭“小饅頭、大就業”的輻射帶動效應。

酒泉市大力支持民族鄉村特色經濟產業發展,6個移民鄉新種植枸杞面積5萬畝。

“輸血”更要“造血”。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根本措施,隨著全省各地大力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群眾的收入也將不斷提高,我省民族鄉一定能夠和全省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g042ws82 的頭像
    meg042ws82

    肉肉的採購清單

    meg042ws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